阅读:938回复:6
雪碧,还有谁敢喝?
近日北京市大兴区法院一审认定一瓶未开启的“带虫雪碧”是北京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
北京市一名消费者在购买的瓶装雪碧中发现了一条长约3厘米、类似蟑螂的虫子,并于2008年底将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本月3日,大兴法院结合庭审质证与司法鉴定结果,一审认定涉案雪碧是北京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法院判处北京可口可乐公司赔偿这位消费者2.05元人民币。 另据了解,北京近期接连发生两起饮用雪碧导致汞中毒的事件,目前警方正在对事件进行调查。 故事回故 一,"带虫"雪碧事件 2007年6月,高先生从超市购买了一箱每瓶600毫升装的雪碧。高先生称,喝到第20瓶时,他发现未开启的雪碧中,有一只长约3厘米、类似蟑螂状的虫子。2008年,高先生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可口可乐赔偿2.05元雪碧款并赔偿2.05元罚金,索赔精神损失抚慰金1万。当年4月,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在调解时,高先生曾提出上百万的调解意向,未达成一致,高先生申请撤诉。去年,高先生重新起诉,声称“公益诉讼”,要求可口可乐赔偿其2.05元雪碧款并赔偿2.05元罚金,另索赔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此外,他还要求可口可乐书面道歉,并查明生产环节漏洞。 该案争议焦点是涉案雪碧是否是可口可乐生产。按照可口可乐公司的要求,有关部门对涉案雪碧进行了司法鉴定。去年11月,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果显示,涉案雪碧瓶盖没有开启的痕迹。在庭审质证中,可口可乐认可该瓶瓶口的喷码编号属于公司生产的同批次产品的编号范围,外包装、商标与其产品近似。法院结合司法鉴定,认为可认定涉案雪碧是可口可乐生产的。 法院在判决书中提到,“应当指出的是,北京可口可乐公司作为有较大影响的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所生产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避免产品出现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隐患,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了解,宣判后,高先生不满并提起上诉。 二,雪碧"汞中毒"事件 2010年1月17日中午,小勇喝下超市购买的罐装雪碧后不适,当天下午确认为汞中毒。昨天下午,可口可乐公司将2万元支票送到了小勇入住的307医院. 昨天下午2点,通州公安分局两名警察到医院调查取证,查看了小勇入院后的胸透片,院方也出示了医学诊断证明书,证明患者是急性汞中毒。 下午3点,北京可口可乐公司公共事务部主任陈翊将2万元支票送达医院,表示先让孩子好好看病,等待警方调查。小勇的父亲王先生让对方将支票直接交到了住院部的缴费处,随后王先生在收条上签字。 午饭后出去遛弯回来小勇就开始头痛,晕乎乎地几乎站不住,全身出虚汗。小勇说,他希望能在过年当晚回家,吃妈妈包的饺子。他计划春节当天上午打完点滴后,中午偷偷离开,次日早上赶在查房前回医院。对此王先生不敢轻易答应,他和小勇商量:“咱一家三口就在医院过年了,我和妈妈在家把面和馅儿都弄好后,和煤气炉一块装上车,然后到医院包好饺子。”小勇的母亲说,孩子入院时体重145斤,昨天去称只有126斤,“整整瘦了19斤,人都小了一圈”。 另一名汞中毒当事人陈林(化名)称,今天上午10点,在天津塘沽的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将对雪碧进行检测,确定水银进入雪碧中的时间,警方要求当事人和可口可乐公司都要到场。 近期随着雪碧有关卫生安全的事件连续发生,也让我们对雪碧饮料的有了一定的防范,如果可口可乐公司不能妥善的解决这类事件及今后的生产规范,那么今后的雪碧还有谁敢喝呢? 可口可乐公司简介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92年,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碧(Sprite)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 beer(沙士),水果国度(Fruitopia)以及大浪(Surg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