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87回复:1

不幸的老太,孝顺的儿子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3-10-10 13:39
   桂平市麻垌镇安文村的卢雪清,已有七十多岁。自2008年患中风偏瘫至今已满五个年头了。老人生育有三男四女,她的丈夫是个工人,老俩口子刚把七个子女养育成人,不幸就降临了。

    那是二十多年前,那时候,卢雪清的丈夫刚退休下来,回到乡下,因一生操劳过度,一倒下就永远站不起来了,那时,两个大女儿均已出嫁,大儿子也成家立室,且给这个家添了一个可爱的男孙,可是,丈夫却在可享福之年撒手抛妻弃子而去。卢老太一生在乡下务农,操劳持家。多儿多福,对卢老太来说,就不灵验了。丈夫去世后几年里,卢老太的两个小女儿陆续出嫁,但是两个儿子均已三十多岁,还未成家,使得老人挂心。二儿子是老伴退休下来接着顶替当工人的,但是,在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社会变革,国营企业大批职工下岗,二儿子随着潮流下岗回到乡下。虽然参加工作有几年,却没有一点的积蓄。回到农村乡下,家里没有房子,更谈不上成家,生活为现实所迫。卢老太还得为儿子盖房子的事操劳。通过几年筹备,东借西凑,卢老太的两个小儿子建成了一层一百多平方米楼房,二儿子顺利结了婚,这几年卢老太跟着二儿子过日子,可算得上是开心幸福的。儿媳妇很快给老太添了一女一男两个孙子,两个孙子都是只有七八个月大,就交给卢老太在家里抚养了,他们出外打工。对于一个将近古稀的老人在家养两个小孙子,说幸福也是辛苦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5年,卢老太嫁在邻村的二女儿患疾不幸去世。儿子媳妇平时都不在家,这个女儿常回家看望老人,和老人聊聊天说说心事等,很好的母女关系。如今,突然去世,对卢老太打击很大。不幸的还有,在木圭的生活工作的大儿子又得了绝症肝癌,医治半年后,人去财空。2007年,卢老太的大女婿患中风,虽尽力医治,却还是失语半瘫。卢老太的命,就是这么不幸。

    2008年的一个星期日,每逢周末儿子媳妇都会打电话回来,与家里保持联系。早上七点多,二儿子打电话回家,不是卢老太接电话,而是七岁的孙女接电话,说亚婆还未起床给她姐弟俩做早餐吃。五岁的孙子接过姐姐的电话说,阿婆在床上一句话也不说。电话那端的儿子远在广州,情知不妙,感觉出事了。急忙打电话给隔离屋的叔公,经确认,老人中风已昏迷不醒了。老人的小儿子以最快时间把老人送去医院急救,在经济非常拮据的家庭里,旧债未去,又遇老人患病住院。卢老太的二儿子,觉得力不从心。但是,他说老人的病一定要医治。住院留医几百元一天的开销,住了二十多天,花销了两万多元,这样下去,经济难以支撑下去。二儿子决定让老人出院继续医治,减轻一下经济上的负担,但护理方面,要付出更多。因为卢老太出院时,基本成了植物人一个,吃食、屎尿都不能自理,不能翻身不能言语,在医院治疗期间,还有三女儿帮照顾下老人,一出院,护理老人的担子就全落在二儿子的身上。

    老人出院回家治病,每天还要打吊针、服药,二儿子还要服伺老人翻动身体,每天换屎尿片以及床垫等,而且,这些工作还相当的频繁。办理出院时,主治医生嘱咐说,老人中风这病不是单靠药物能治好的,要靠老人的康复意志能力以及细致的人工护理,即每天都要给老人翻身,给四肢按摩,帮助行走等,这样,最快也要半年以后才能恢复行动。

    老人每天卧床不起,二儿子每天服伺身边,半年过去,卢老太在精心的护理下,语言功能恢复了,在需要大小便时,可叫人帮忙,不需要再垫那么多的屎尿垫片了,上半身也可运动了,看着病情好转,二儿子心里舒畅了些。又经过大半年的精心护理,卢老太可以坐立起床,大小便可自行解决,白天在二儿子的帮助下,还可以行走一段距离,一天可走两三次三四十米的路,虽费力,但总算能走动了。

    为了让卢老太更好的恢复,二儿子找来一根拐杖,要求卢老太每天多行走。有一次,卢老太一个人行走,不小心摔了一跤,无论如何都爬不起来,路人发现后把老人扶了起来。后来,二儿子每次都要陪着老人出去行走,不过,这样的锻炼没有什么效果,毕竟,卢老太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眼看自己的大姐夫才四十多岁就偏瘫失语,老人能够康复到今天这样,已是不错了。
1#
发布于:2013-10-10 13:39

    服侍老人,日常吃食很有讲究。病人不能吃得太多,吃食要清淡,不要太油腻,早餐是营养麦片或牛奶粉一包或粥,午餐也是一碗粥或者饭,晚餐多一些青菜,肉类尽量少吃,有四五小块就行了。一日三餐要有规律,否则,饮食不行,老人行动不便,受不了,就会拉稀,这对身体也是一种折磨。热天里,喝水还要适量,因为少了,老人易便秘,喝多了,小便次数多,行动不便也会拉到衣裤里。


    作为青壮年的二儿子在家里除了服侍老人外,还有一对年纪尚小的儿女。在偏远的山区农村,生活靠一两亩水田,基本没什么收入,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老人的儿媳妇外出打工维持。卢老太是工人家属,有三百多元一个月的收入,但每天吃药,加上正常的营养餐,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病,还可勉强维持,老人病后的两年,就是这样熬过来的。但是,近两年,儿媳妇打工的收入越来越少,在外的消费也高,能够支持家里的钱就少了。


    卢老太从发病到医治康复,再到下床勉强自己行走,是个了不起的过程。二儿子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服侍老人,发现老人的神志有时清醒,有时浑浊,有时连她儿子是谁也分不清,老是回忆起她年轻时的一些事,或又有时痛声大哭,也是她认为自己的病连累了子女,成了子女的累赘。老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2011年春的一个寒冷日子里,老人下肢一阵激烈的抽动后不能动弹了,医生医治后认为无能为力了,说,卢老太的后半后只能卧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过了。老人的护理,又一次压在了二儿子的肩上……


    卢老太一生育有三男四女,却享受不到多儿多福。大儿子、二女儿四十多岁就去世,老人病重期间,大媳妇又在艰难地支撑着送儿子读书,三女儿的丈夫在老人病后的一年也得了糖尿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大女婿中风落了偏瘫失语,小儿子还未成家,长年在外漂泊打工,小女儿是一个三个儿女的母亲,也长年在外进厂打工。平时母亲一人的照料,全在二儿子的身上。一个正值青壮年的中年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腰杆子弯了。幼小的女儿说,爸爸,你老了。为了多一些收入,二儿子除了照顾老小外,还增加了许多的农活,做了五亩的水稻,还有两亩多的玉米地,靠这些微薄的原始农业收入解决燃眉之急。儿媳妇有时抱怨丈夫做那么多的田地,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实在是太劳累了。可是说归说,生活还得过下去。这些年来,老人还活着,活着不易,儿子的担子重了,压力大了,身体也总不比以前了,但是,二儿子说,担子最难最重也要挑下去,为了母亲,为了孩子………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