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01回复:1
白马雄关庞统墓
白马雄关庞统墓:“北望秦岭锁八百里连云,南俯益州开千里沃野”。“山至险峻,有小径仅容车马,三国时营垒也。”白马雄关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蜀汉政权五十年兴衰之见证地,更是汉靖侯庞统祠墓的所在地。
庞统,生于公元179年,字士元,号凤雏,湖北襄阳人,自幼勤学,才智超群,品质出众,被司马徽视为“士之冠冕”。 赤壁之战,庞统、诸葛亮、周瑜联计击败了曹军,庞统才华初显。刘备乘势夺取了荆州,并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身份被刘备委派到耒阳试任县令,因政绩不佳,被免官。吴将鲁肃致书刘备,评价庞统“才非百里”,应予以重用。同时诸葛亮也向刘备保荐庞统:“士元之才胜亮十倍”。当刘备重召庞统时,庞统就时局纵横等诸方面向刘备作了精辟论述,并客观的分析了优劣比势,认为“以荆州为根本,以蜀川定天下,形成三角鼎立,相互钳制的战略格局,方能一统天下”。这一论断,给刘备集团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个准确的定位。 庞统卓越的军事才智和富有远见的政治谋略深受刘备器重,被委以治中从事,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由此正式登上了东汉的历史舞台,演绎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攻取长安后,欲继续攻占汉中,而汉中张鲁却意在益州,益州牧刘璋惶惶无计,别驾张松别有用心的进劝刘璋请刘备助守益州,这就埋下了引狼入室的祸害。刘璋遣法正出使荆州,法正却给刘备献策:“明助刘璋,暗夺益州”,但刘备却犹豫不决。庞统也向刘备进言:“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一席话说得刘备茅塞顿开,最终采纳了法正和庞统的意见。 刘备命诸葛亮留守荆州,亲率庞统领兵沿江入蜀。至涪城,也就是今天的绵阳市,刘璋设宴为刘备接风,席间,庞统向刘备献策“借机软囚刘璋,不需一兵一卒便可智夺益州”,但刘备却以“恩信未著,此不可行”而放弃了大好良机。 刘备受刘璋之托驻守葭萌关,也就是今天的广元市昭化古镇,在那里广树恩德,收买人心,为以后夺取益州作准备。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出兵庐江,攻吴郡。刘备认为夺取益州的机会已到,请庞统授计,庞统献给刘备上、中、下三策,刘备认为上计太急,下计太缓慢,于是择用其中计,诱杀了刘璋的两位名将杨怀、高沛,并相继攻占了梓潼、涪城、绵竹,一路势如破竹,直取成都。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随刘备兵分两路攻取雒城(今广汉市),庞统身先士卒,中流矢而亡,时年36岁。真可谓“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刘备倍感痛惜,将庞统厚葬在白马关古驿道旁。 随即刘备急召诸葛亮入蜀,加紧了军事进攻,次年五月,攻陷雒城后又夺取了成都,开创了蜀汉基业。刘备称帝后,追封庞统为关内侯。后来刘禅谥庞统为靖侯,并在庞统墓前建祠祭祀。 庞统祠随历史的变迁而饱经沧桑。明代崇祯末年(公元1643年),张献忠之部将孙可望在白马关之战中烧毁庞统祠;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王屏藩乱蜀,庞统祠再次毁于战乱。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四川巡抚能泰重建了庞统祠,雍正、乾隆、嘉庆年间相继进行了修缮或改建,落成了现在的规模。 庞统祠墓的主体结构分为门厅、二师殿、栖凤殿和墓园四大部份。祠主体为石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在四川古建筑中堪称一绝。 庞统祠的门厅,正八字仪墙、悬山式屋面、三道半圆石拱门,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犹如将军府邸。 两株身披青苔的千年古柏,一株树冠如龙,一株树冠似凤,它们分别象征卧龙孔明和凤雏士元。传说是张飞所植,有“张飞柏”之称,就其形又有“龙凤二师柏”之雅称。 左边是庞统祠陈列室,里面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出土文物,“鹿头山史事展”会告诉您鹿头山的历史沿革,以及刀光剑影、血染雄关的悲壮岁月。“庞统生平事迹展”由36幅图画和两幅木简组成,系统的介绍了庞统短暂的一生,他象一颗划向天际的流星,把那灿烂的光芒,永远留在了浩瀚的历史天空。 正前方便是二师殿,是用来祭祀庞统和诸葛亮的,二人齐名,生前共同辅佐刘备,死后同殿奉祀。“寻访当年龙凤姿,两公伯仲合同祠”。清代乾隆年间罗江县令杨周冕撰联颂扬庞统和诸葛亮,“两人有一安天下”,但“天不佑刘祚”。庞统英年早逝,诸葛亮一生进取,鞠躬尽瘁,足可以与庞统“千古成双、共伴夕阳”、同享祭祀。 第二重殿为栖凤殿,是祭祀庞统的专殿,原为栖凤亭,清代嘉庆元年改亭建殿。著名才子顾复初为此殿撰联:“造物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主;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竟三分”。下联对庞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可以看出庞统之死给刘备集团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乃“一身而系天下之安危,一事而关国之否泰”,后汉的历史已清楚的证实了这一名言。 殿内两侧的石墙上嵌有王渔洋、江国霖、张香海的古诗词碑,均属珍品之作。殿前东西碑室的古碑在“文革”中惨遭劫难,现碑室中存放的古碑是在“文革”之后征收回来的。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庞统墓园,也就是庞统长眠之地,其墓顶为石雕镂空宝顶,下压八角凤尾,墓体为石箍圆柱实体,周长33米。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四川巡抚能泰重立墓碑,庞统墓整体宛如一顶巨大的将军头盔。墓前燕窝墙上嵌有《庞靖侯传》碑文,清乾隆十年(1745年)罗江县尉刘定立,县令沈潜篆额,江南贡生周文麟书。墓前两侧根据“刘庞易马、庞统尽忠”的故事分别建有“的卢”马亭和“胭脂”马亭。祠墓四周,古柏森森,碧绿尽染。远望之,如黛色城堡;近观之,似翠屏高耸;侧视之,犹雄兵方阵,千姿百态,把雄关装点得蔚为奇观。 庞统祠墓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川灵秀而称著,誉响海内外。千余年来,众多的游客到此怀古寻踪、祭祀先贤、填词作对、饱览美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来此凭吊庞统,触景生情,写下了《鹿头山》一诗:“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陆游跪揖祠前,信笔写下“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的诗篇。明代天启壬戌(公元1622年)秋,冯劳谦谒二师殿时曾留有“卧龙机妙真难俪,雏凤神奇无比偶”之佳句。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果清王在二师殿瞻仰先贤并感慨到“尽瘁两朝堪报主,未成三计竞与尸。”公元1954年,新中国的朱德总司令路过庞统祠,庄重的写下了“忠魂千秋”四字。1994年,贺敬之参观庞统祠墓时,挥毫泼墨“落凤坡下唤落凤复起,白马关前催白马腾飞”。 庞统祠现存的许多楹联诗文,属名人名作,真迹珍品,更增添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