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03回复:5
“非常6+1”----在靖西认识的北京学者大姐后之故事,从神话到真实的故事
“非常6+1”----在靖西认识的北京学者大姐后之故事,从神话到真实的故事
2010年10月27日 笔者在靖西[font=ˎ̥] 鹅泉又名灵泉,现称鹅泉风景区,位于靖西县城南[font=ˎ̥]6公里,风景区分两部分,即鹅泉景点和叫喊岩景点。鹅泉水四季不涸,水质清澈如镜,周围山峰如屏,景色优美。拍摄图片。[font=ˎ̥] [font=ˎ̥] 鹅泉自古就有[font=ˎ̥]“鹅泉跃鲤三层浪[font=ˎ̥]”之说,明成化六年([font=ˎ̥]1470)年,嘉靖皇帝得知此地山川灵秀,赐名[font=ˎ̥]“灵泉晚照[font=ˎ̥]”。相传古时念安屯有一个名叫杨媪的老人。一天,她在叫喊(壮语地名,意为鹅坳)上拾得两个鹅卵,杨媪把鹅卵带回家,用自己的体温将鹅卵孵出,杨媪无儿无女,把小鹅当自己女儿一样养育,朝夕相伴,相依为命,后来小鹅长大,原来是两只神鹅,为了报答杨媪养育之恩,搅动田间沟洫成潭,沂流成川,使沿河两岸良田得以灌溉,人们丰家足食,安居乐业,人们为了感谢杨媪养鹅造泉之功,在潭中小岛上立庙,并把农历三月三定为鹅泉诞,自明代以来,三月三这一天,文武官员,平民百姓都来到潭边大修禊事,以祝丰年,人们还把米饭撒入潭中,群鱼拥来争食,激起阵阵浪花,故民间留下[font=ˎ̥]“鹅泉跃鲤三层浪[font=ˎ̥]”之说。[font=ˎ̥] [font=ˎ̥]鹅泉跃鲤 [font=ˎ̥] [font=ˎ̥] 鹅泉常年涌水不断,水质清洌,泉中盛产鲤鱼、青竹鱼等,件肥味美。[font=ˎ̥] [font=ˎ̥]杨媪庙 [font=ˎ̥] [font=ˎ̥] 位于鹅泉中央小岛上。杨媪庙座南朝北,原来庙中有杨媪塑像,后来又增加龙王塑像,故又名龙王庙,庙呈四方形,砖木结构,经多次修整,庙前原凉亭一座,因年久失修已拆除,庙旁立有三块巨大石碑,岛上树木葱茂,环境幽雅,有一条水泥桥与岸边相通,方便游人进入岛内游览。[font=ˎ̥] [font=ˎ̥]古桥 [font=ˎ̥] [font=ˎ̥] 古桥是鹅泉风景区的[font=ˎ̥]—个胜景,古桥建于清朝年间,桥长约[font=ˎ̥]60米,宽[font=ˎ̥]1.5米,全为石灰料石组成,是由[font=ˎ̥]15个妍[font=ˎ̥]l的石拱桥组成,长桥卧波,景色优美,气势壮观,鹅泉古桥为靖西县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古桥。[font=ˎ̥] 我拍摄结束后,正巧碰到俩位从北京到靖西学者大姐,就一起打的士回靖西县城。到我下榻的宾馆,俩位女学者指点调教我的图片,受益匪浅。她们说明天到德天瀑布,再南下到北海,又到涠州岛。 11月7日,她们到达南宁,人数增添到6人。11月8日,除西安交大张副教授到广州市外,五人北上回北京。笔者当晚约她们到南宁海鲜市场品尝海鲜,观看她们相继竟争掏百元大钞票购买海鲜小孩子般的天真可爱情景,洗耳恭听她们数说文革灾难的往事。。。。。。 图片中白发长者,在文革中相继丧失数位亲人,本人在“五七”干校数年过艰辛的日子。。。。。。 图片中红色服装者,女孩时住在皇城根,紫禁城保存完好,是世界文化遗产,外城虽然拆掉了,大家还能知道它的位置,只有皇城,多数人已经没有概念了。在文革开始1966--8--24那天,全家人一样东西没有被赶到老家河北,简陋的生活罄竹难书,为了节省数块钱,从保定骑自行车到北京,那年她18岁。。。。。。 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到,她们经历风起云涌,现在又长途旅游,还是精神抖抖,谈笑风生,我没话可说,只能在心悦诚服之际,祝愿她们健康长寿,在往后的日子重彩浓厚,浪漫精彩。。。。。。 [font=ˎ̥] |
|
4#
发布于:2010-11-09 17: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