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
超级版主
超级版主
  • 终身成就奖
  • 优秀斑竹奖
  • 宣传大使奖
  • 贴图大师奖
  • 新人进步奖
  • 社区居民
阅读:1128回复:11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0-05-29 15:06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为凤凰县。1949 年凤凰县解放,初属沅陵专区,1955年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改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直至如今。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凤凰古城是多民族聚居县,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汉族、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组成,其中以苗、土家、汉三族为主,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8万人,占总人口的73.26%,汉族10.75万人,占27.74%。苗族为本县土著民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一般是与汉杂居。
老二
超级版主
超级版主
  • 终身成就奖
  • 优秀斑竹奖
  • 宣传大使奖
  • 贴图大师奖
  • 新人进步奖
  • 社区居民
1#
发布于:2010-05-29 15:08
凤凰广场
老二
超级版主
超级版主
  • 终身成就奖
  • 优秀斑竹奖
  • 宣传大使奖
  • 贴图大师奖
  • 新人进步奖
  • 社区居民
2#
发布于:2010-05-29 15:10
凤凰古城以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机勃勃。凤凰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浓浓的古意古韵,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图片

老二
超级版主
超级版主
  • 终身成就奖
  • 优秀斑竹奖
  • 宣传大使奖
  • 贴图大师奖
  • 新人进步奖
  • 社区居民
3#
发布于:2010-05-29 15:13
北门古城楼
       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碧辉门”,采用红砂条石筑砌,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乃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以楼。 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古城的建设也得到加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今。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虽几经战火,仍巍峨耸立于沱江河岸。

图片

老二
超级版主
超级版主
  • 终身成就奖
  • 优秀斑竹奖
  • 宣传大使奖
  • 贴图大师奖
  • 新人进步奖
  • 社区居民
4#
发布于:2010-05-29 15:17
沱江泛舟
  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 沱江河水清澈,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

图片

老二
超级版主
超级版主
  • 终身成就奖
  • 优秀斑竹奖
  • 宣传大使奖
  • 贴图大师奖
  • 新人进步奖
  • 社区居民
5#
发布于:2010-05-29 15:20
沱江吊脚楼
        沱江岸边立着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土家风韵,挂着一排排红灯笼的吊脚楼。吊脚楼依地势而建,悬于沱江之上,一根根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撑起一座座木楼,吊脚楼壁连着壁,檐接着檐,木质结构。分两层,上层多为闺房、卧室,下层多做谷仓、柴房。屋顶有“飞檐”翘出,楼外设有走廊,门窗和栏杆多雕花,悬柱为六棱或八棱,其上有龙凤、喜鹊、花卉等图案,楼台上可晾衣晒物,可俯瞰沿江风光。

图片

老二
超级版主
超级版主
  • 终身成就奖
  • 优秀斑竹奖
  • 宣传大使奖
  • 贴图大师奖
  • 新人进步奖
  • 社区居民
6#
发布于:2010-05-29 15:24
虹桥
        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虹桥,原名卧虹桥,历史悠久。这座名日“虹桥”的大石桥,是由于沱江改道留下缺口而始建的,到康熙九年(1670)又重建一次。它建在开挖的缺口上,为两台两墩三孔,桥净宽8.4米,高11米,长79米,主河槽两个桥墩成船形,恰似一条雨后彩虹横卧在沱江河上,故原名“卧虹桥”。当时桥上两侧各建有12间悬出桥外的吊脚楼廊房,开设有酒家烟铺和各种商店。沈从文的干爹所开设的“滕回生堂”药店,就开设在桥上的一间廊房里。对于廊房的有趣生活,他在《湘西散记·滕回生堂的今昔》一文中有过生动记述。民国三年(1914),沱江河涨特大洪水,使卧虹桥受到严重创伤。后来在凤凰人湘西镇守使田应昭的主持下,按原样整修如旧,更名为“虹桥”,田手书的“虹桥”二字,雕刻在青石碑上,1955年改建为公路桥时,将石碑嵌砌在桥南引桥下侧的岩墙上。 2001年4月8日下午,国家总理朱镕基亲临此楼,激动之情露于言表,并在此欣然挥毫,留下“朱镕基辛已春凤凰城”珍贵墨宝。

图片

老二
超级版主
超级版主
  • 终身成就奖
  • 优秀斑竹奖
  • 宣传大使奖
  • 贴图大师奖
  • 新人进步奖
  • 社区居民
7#
发布于:2010-05-29 15:27
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 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圆拱,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城墙修筑全部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城墙厚0.8米,下部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成,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顶部的中间填充物改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约0.33米,上面铺以红砂块石。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观。
8#
发布于:2010-05-29 16:17
哗!真的好靓!怎解人地D政府某挖街过。
9#
发布于:2010-05-29 16:36
我好喜欢这些风景呀,也想去好久了
 人生是一场电影,痛苦是一个开端,挣扎是一种过程,死亡是一种结局。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