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发布于:2011-08-14 12:59
2007年2月他俩已经是21岁的小伙子,到过湖南等地打工。如今生活改善了,家里安装了卫星电视。每天都可以收看到各种电视节目,了解各地新闻
|
|
|
11#
发布于:2011-08-14 13:00
1989年11月三十岁吴格丢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那时全家一年收入不到300元。
|
|
|
12#
发布于:2011-08-14 13:01
六十年代岜沙人拒绝公路通过村寨怕破坏了自然风水。2009年10月,岜沙人集资租来大型挖掘机修了4条通往山岗农田的简易公路。添置了6台拖拉机来减少劳动强度。
|
|
|
13#
发布于:2011-08-14 13:01
2005年12月。外来现代文化不断替代古老的苗族生产生活方式。这位身穿节日盛装的孩子困惑的样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是岜沙的未来和希望吗?
|
|
|
14#
发布于:2011-08-14 13:01
2004年岜沙年轻人开始与外界广泛接触,向往时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他们经常聚在村头一起交谈着在外打工的经历和故事。 011-1-Kuang Huimin-basha 2005年12月。外来现代文化不断替代古老的苗族生产生活方式。这位身穿节日盛装的孩子困惑的样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是岜沙的未来和希望吗?
|
|
|
15#
发布于:2011-08-14 13:02
1996年拍摄的王家寨玩耍的孩子。左边是王金响,右边是王你早。当时他们还只上小学二年级,没有去过从江县,生活条件很艰苦。只要寨里有活动聚餐他们就会早早围在那里等待分发食品
|
|
|
16#
发布于:2011-08-14 13:03
如今很多岜沙女子希望外出打工改变贫穷生活。在从江县的一些IP电话亭里经常可以看见村里的女孩与在外打工的朋友联系寻找打工机会
|
|
|
17#
发布于:2011-08-14 13:03
每年农历11月19日是岜沙的芦笙节,人们身穿苗族盛装用古老的方法祭祖祈福。大榕坡新寨芦笙王滚丢内都要带队用低沉、浑厚芦笙曲向祖先们述说着岜沙的故事,歌颂先人的功德。参加表演的队员由清一色的男子组成。
|
|
|
18#
发布于:2011-08-14 13:04
1999年岜沙年轻人开始去广州、珠海等地打工。村里有500多人在外地工作过。2009年春节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年轻人返乡过节。他们说:“没有文化技术在外面打工很辛苦。”
|
|
|
19#
发布于:2011-08-14 21:20
标,谢谢你转贴岜沙的变迁故事,我先后去了四次岜沙,所以对他们我比较了解,感融很深,
虽然有了表演队,但他们的文化超低,外出打工也就很辛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