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12回复:0

广西出台“决定”力争今年完成技改投资2100亿元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0-01-23 12:20
广西工业将打造“14+4”新蓝图。自治区党委、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以此力促广西工业化进程再上台阶(本报1月20日2版曾作报道)。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犹如给我区的企业注入了一针兴奋剂。连日来,不少企业对《决定》相关政策高度关注,并提出了相关话题。本报记者为此对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及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进行了采访。 问:根据《决定》内容,经过10年左右努力,我区要打造食品、汽车等14个产业年销售收入实现超千亿元目标。在时间的规划上,这些产业是如何安排的?各自的发展侧重点又有哪些?



答:2012年实现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6个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2015年实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两个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2020年力争实现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5个产业销售收入达到千亿元。

14个产业中,每个产业都有自己发展的侧重点。比如,在食品工业,将优先发展以制糖为主的食品工业。重点推进制糖产业链延伸,巩固糖业在全国的优势。加快发展卷烟、优质饮料及酒类、肉禽加工、水产品加工、乳品加工、粮油加工、果蔬加工、食用菌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

汽车工业,主要是优先发展以系列中型轿车为重点的汽车工业。优先发展系列中型轿车,巩固和拓展微型车国内领先优势,加快发展乘用车、客车、载货车,积极发展专用车和低速货车。

问:对企业而言,《决定》透露出众多利好消息,在保障措施上还突出了对人才、资金、土地、综合效率、环境、组织等五大保障。能不能举例进行具体说明?

答:比如,在人才的保障措施方面,将实施工业人才储备工程。即:建设企业家后备人才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工业人才储备中心、工业人才供求信息库、人才资源信息库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尤其注重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财政支持力度方面,设立自治区千亿元产业发展资金,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专项发展资金不少于10亿元;设立自治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2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工业企业“三废”污染治理。

土地支持方面,在城市规划和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好工业发展用地,将各类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统筹布局;支持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集中,支持各类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向城镇集中。

组织领导上,我区将建立自治区工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建立健全工业运行安全预警和应急协调机制。

问:请问在贯彻落实《决定》方面,2010年广西有哪些重大安排?

答: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决定》及配套文件的第一年,工业和信息化今年主要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组织实施2023个新建、续建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100亿元。自治区层面要重点抓好58个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的投产和新开工。

加强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要实施重点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大会战。大规模、高层次地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新增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力争全区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达到10个。同时抓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1个产业园区建设。

推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争取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的强优企业达到30家,其中百亿元的强优企业达到10家。加快我区企业集团组建工作。 大力推动科技攻关。以推进14个千亿元产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目标,创建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梧州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实施“23”工程,加快建设23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中心,创建100家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示范企业、100家应用信息技术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的示范企业。集中力量争创一批“广西名牌”、“广西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品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