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13回复:0

如果没有他们,中秋节要怎么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9-27 10:58

[p][p][p]核心提示[/p][p]
又到一年中秋时,花好月圆人美满。现在大家早已习惯了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但是,你知道这是怎么来的吗?其实,这背后是20多年前的一份提案和多位政协委员多年努力和推动促成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们的齐心协力助推,或许中秋节时你我都还没办法和家人团圆赏月呢![/p][/p][/p]



20年前的提案


“将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个提案,我在1988年的全国‘两会’开始提,如今提案内容终于成为了现实。”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在获悉2008年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时特别兴奋。


作为最早提出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大会时,很年轻,才30多岁。会议期间,赵丽宏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重视中华传统节日,将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这个提案,并非灵机一动,而是有感于国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日益淡漠,对中华传统节日不了解、不关心。我的那份提案,除建议清明节、中秋节放假,还建议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此唤起国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和热情。”赵丽宏回忆,“当时很多人听说我的提案,都说有意思。”


但当时的赵丽宏心里有一种孤独感,因为提案的观点在1988年时很“超前”,大家那时还没有形成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巧的是,这份1988年的提案,于2008年正式实施。距离初次提出刚好20年。


委员上演接力赛


之后,陆续还有多位政协委员提出类似建议,其中包括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文汇报社社长张国良等人


在赵丽宏看来,这些议案、建议并非是对他当年提案的后续和呼应,而是不谋而合,“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要求和期待,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视,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只是反映了社情和民声”。







[p][p][p][p][/p][/p][p][p][p][p][/p][p]  从2003年开始,赵丽宏又连续四次在全国政协大会期间提交提案,呼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建议将清明和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p][/p][/p][/p][/p][/p][p][p][p][p][/p][/p][p][p][p][p][/p][p][p]  2004年2月27日,香港文汇报社社长张国良、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及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杨钊三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题为《巩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加大对文化建设方面投入,增设清明中秋为法定假期》的提案。而百余名参加此次会议的港区政协委员也参与联署,使其成为当年全国政协会上,联名人数最多的一份提案。[/p][/p][/p][/p][/p][/p][p][/p][/p][p][p][p][p][/p][/p][p][p][p][p][/p][p][p]  2005年全国“两会”,张国良、杨钊、潘宗光再次向全国政协提交《再次提议增设清明中秋为法定假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提案。[/p][/p][/p][/p][/p][/p][p][/p][/p][p][p][p][p][/p][/p][p][p][p][p][/p][p]  2006年3月,张国良等政协委员又向全国政协提交了《第三次提议落实清明中秋为法定假期》提案。[/p][/p][/p][/p][/p][/p]



接力成功出成效


2006年,当年“两会”张国良等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后不久,国务院法制办就中秋、端午、清明列为法定节日的可行性等问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和全国政协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并在此基础上于当年4月向国务院领导作了报告,国务院领导责成有关部门作进一步研究。


另一位助推者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2006年底,由他主持的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完成了黄金周制度改革的课题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取消长假期,缩短五一、十一的法定休息日”、“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休息日”等改革建议。这个报告随后被民进中央转交给国务院,并被看成是直接推动假日制度改革的最后“助力剂”


2007年“两会”前夕,获知事情已取得重要进展的张国良、杨钊、潘宗光委员为促进落实进度,作第四次提案。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就此作出专门答复,透露正协同有关部门对该议题进行专门研究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





“中国人,应该重视自己的节日,过好自己的节日。在这些节日放假,是对我们民族传统的尊重,是对中华文化的信仰和传承,也是对老百姓的关爱。一个民族,如果对本民族的重大节日不当一回事,那一定是病态的、自卑的。有人提出要拿中国的传统节日到联合国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要求保护,我认为大可不必。只要中国的十数亿百姓到这一天用独特的方式举国共度,海外华人加入其中,这个节日,一定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节日。”


如今,再回首看赵丽宏最后一次为此事所写提案的表达,不禁感慨又欣慰。


一份提案不断接力长达20年,最终促成惠民实事落地。自此中国的老百姓们都可在中秋节和家人团圆。


感谢他们的努力!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