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17回复:0

《星云日记》菁华语录 自在人生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12-22 22:35
自在人生­

 

人要有心外的财富,也要有心内的财富。人要有前面的世界,也要有后面的世界。人要有拥有的人生,也要有空无的人生。人要有群居的生活,也要有独处的生活。­

 

菁华语录­

 

◎禅,不讲求知识,也不受知识的障碍,甚至更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因为知识会令人起分别心,容易引起我执而迷失自我。­

◎做时全力以赴,结果随缘无求。­

◎无用没有关系,无明却很要紧。­

◎有感恩心、肯发心的人,就有佛法;有了佛法,便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而作,随喜自在。­

◎一个人越长大、成熟,越懂得谦虚,譬如稻穗越丰实,头便垂得越低。­

◎礼佛一拜,头虽然低下,心则升华而与佛接触,与佛印心。­

◎拜佛,佛不是在外面,应该将佛拜到心中,能够拜出自己的心中之佛。­

◎安于随缘的生活,这就是出家人的本分。­

◎人生在世,生死乃必经之路,重要的是人在临终时要保持正念,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自然心中就没有恐怖了。­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爱的摄受、力的折服­

 

对这个社会,有时要用爱、用慈悲来摄受,有时也要有力的折服。只有爱、慈悲,不一定能令人服从;光是用力来制裁,也不能令人心悦诚服。­

 

菁华语录­

 

◎或许我们做不到圆满,但是要有一颗追求圆满的心!­

◎能在忙中安忍,动中有静,这就是禅的功夫!­

◎忍耐并不是没有力量,慈悲也不是没有智慧的滥慈悲!­

◎一个人要渡河,不能没有船;一旦过了河,当然不需要把船背着走。不着相是指果位上,是菩萨悟道的境界,是要在得度以后才说的。­

◎忙就是发心、忙就是修行、忙就是结缘、忙就是功德!­

◎净土的建立,应从人心开始,一般的环保是心外的,心中的清净才是最大的环保。­

◎对佛教要有不坏的信心,对社会要有不退的热心,­

 对众生要有不变的悲心,对自己要有不减的道心。­

◎很多时候,金钱并不能代表一切。因此,不要全然以金钱来衡量价值。­

◎读书和修持风气的培养必须有赖道心,平时要注意爱护常住资源,推崇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赞美,适应不同的生活去根除习气,以辛苦努力的汗水来写自己的历史。­

◎今天佛教徒要紧的是,要表现力量;有力量,才有地位;有力量,才能和平!­

◎身为一个佛教徒,纵使没有力量为佛教贡献,至少也应该护持佛教,这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

 

人生如花­

 

花总在当开放时开放,而且毫无保留的把它最美的一面呈现出来,供人欣赏。所以人生应该像花一样,当欢喜则欢喜,当与人共享则与人共享,而不是凡事都要据为己有。­

 

菁华语录­

 

◎好的心就像花一样,可以把欢喜带给别人。­

◎苦,是一个事实,排除苦的唯一方法就是信仰佛教。­

◎凡事都要能持之以恒,养深积厚,不要急着出头,唯有恒心、毅力,事业才会成功。­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一个人之所以成功、伟大,是从平等无差的机会中努力争取得来的。­

◎在佛法的大海里,我们可以找到安慰、找到平衡、找到欢喜、找到自在。­

◎佛经中有所谓的‘九品莲花’,人生也是有层次的,我们是让自己活出上品、中品,还是下品呢?就看自己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把握生命,继而创造生命的价值。­

◎佛教义理的研究是属于心性上的内学,必须靠自己去体悟。­

◎要让生活中有佛法,须一言一语、扬眉瞬目、一举手一投足,都用心慢慢地表达于行为举止上。­

◎珍惜身边每一点、每一滴的好因好缘,好好地珍惜这个世界,细细地品味这个人生。除了要赞叹一切成就之外,更要积极地创造自己的未来!­

 

生涯四阶段­

 

少年要有礼赞生命的感恩,­

青年要有自觉信念的价值,­

壮年要有活水源头的精进,­

老年要有欢喜生活的平静。­

 

菁华语录­

 

◎拜拜是一时的恭敬,皈依却是一生的信仰。­

◎慈悲心如果没有具足,清净戒律没有完成,是不可能有神通的。­

放生最大的意义是放人一条生路,给人方便、给人救济、给人离苦才是最重要的。应提倡随缘放生,不要刻意放生。­

◎花草有花草的生命,笔有笔的生命,毛巾也有毛巾的生命,保护它、珍惜它、延长它的生命,这就是佛教徒应有的护生观念。­

◎做人不生气,要争气;生气无济于事,人生仍有很长的路等着我们去走。­

◎珍惜福报才会更有福报。­

◎惭愧,就是修行;感恩,才能拥有富有的人生。­

◎只懂得贪图别人利益,是贫穷的弱者。­

◎做事无怨无悔是上等之人,有怨无悔是中等之人,有怨有悔是下等之人。­

◎能在无理之前屈服、低头,在真理的前面就不会不服气了。­

◎懂得退步的人生才是最自在、最快乐的人生!­

◎修行的境界,以‘无心’为最高境界;办事的原则,以‘用心’为成功之基。­

◎忍耐是做人处事的无上法宝,在忍耐的世界里,没有嗔恨,没有嫉妒,只有和平与包容。­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