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90回复:0
学佛资料—正确认识佛教(下)-弘一大师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时临末法,众生福薄。 明师难遇,正法难求。 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 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在固定时间转发大德开示,愿与群友们共同学习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学,早证菩提,同归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学习 正确认识佛教(下) 二、由于佛教制度而来的误解 (一)‘出家’ 学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家可以学佛,在家也可以学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样可以修行了生死,并不是学佛的人一定都要出家。不过出家与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为什么还要出家呢?因为要弘扬佛教,推动佛教,必须有少数人主持佛教。主持的顶好是出家人,既没有家庭负担,又不做其他种种工作,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扬佛法。所以从来就有此出家的制度。不能出家的,不必勉强,勉强出家有时不能如法,还不如在家,爬得高的,跌得更重,一不当心,堕落得更厉害,要能真切发心,勤苦修行为佛教牺牲自己,努力弘扬佛法,才不愧为出家。佛教出家制,也就是摆脱世界欲累,而专心一意的为佛法。所以出家是大丈夫的事,要特别的勤苦,如随便出家,出家而不为出家事,那非但没有利益,反而有碍佛教,有的人,一学佛教想出家,似乎学佛非出家不可,不但自己误会了,也把其他人都吓住而不敢来学佛。这种思想—“学佛就要出家”,要不得,先做一良好在家居士为法修学,自利利他。如真能发大心,修出家行,献身佛教,再来出家,这样自己既稳当,对社会也不会发生不良影响。 出家人要勇猛精进,自己修行时‘初夜后夜,精勤佛道’。对信徒说法,应该四处游化,出去宣扬真理,过著清苦的生活,为众生为佛教而努力,自利利他,非常难得,所为“僧宝”,出家人不是没有事做,过着清苦生活而且勇猛精进,所做的事,除自利而外,导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信众的人格一天一天提高,能修行了生死,使人生、世界得到大利益,可说是广义而崇高的教育工作者。 (二)‘吃素’: 我们中国佛教徒,特别重视素食。不要误会学佛就得吃素,不能吃素就不能学佛,学佛与吃素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人看到有些学佛的,没有学到什么,只学会吃素,家庭里的父母兄弟儿女感觉讨厌,以为素食太麻烦,其实学佛的人,应该这样,学佛后,先要了解佛教的道理,在家庭社会,依照佛理做去,使自己的德行好,心里清净,使家庭中其他的人,觉得你在没学佛以前贪心大,嗔心很重,缺乏责任心与慈爱心,学佛后一切都变了,贪心淡,嗔恚薄,对人慈爱,做事更负责,使人觉得学佛在家庭社会上的好处,那时候要素食,家里的人不但不反对,反而生起同情心,渐渐跟你学,如一学佛就学吃素,不学别的,一定会发生障碍,引起讥嫌。吃素确是中国佛教良好的德行,值得提倡,素食可以长养慈悲心,不忍杀害众生的命,不忍吃动物的血肉。不但减少杀生业障,而且对人类苦痛的同情心会增长。以世间法来说,素食的利益极大,较经济,营养价值也高,可以减少病痛,可见素食是件好事,学佛的人更应该提倡。 三、对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功课等等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真义,就说这些都是迷信。这里面问题很多,现在简单的说到下面几种: (一)‘礼佛’。 入寺拜佛,拿香、花、灯烛来供佛,西洋神教徒,说我们是拜偶像,是迷信,其实佛是我们的老师,是由人而进达究竟圆满的圣者,大菩萨们也是快要成佛的人,这是我们皈依处,是我们的引导者,尊重佛菩萨,当有所表示,好像恭敬父母必须有礼貌一样,佛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可以直接对他表示恭敬。可是现在释迦佛已入涅槃了,还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萨,都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不得不用纸画、泥塑、木头石块来雕刻他们的形象,作为恭敬礼拜的对象,因为这是表示佛菩萨的形象,我们才要恭敬礼拜他,并不因为他是纸、土、木、石。如我们敬爱我们的国家,要怎样表示尊敬呢?用颜色布做成国旗,当升旗的时候,恭恭敬敬向国旗行礼,我们能否说这是迷信的行为?天主教也有像,基督教虽没有神像,但也有十字架作为敬礼的对象,有的还跪下祷告,这与拜佛有何差别呢?至于香花灯烛呢?佛在世时,在印度是用这些东西来供养佛的,灯烛是表示光明,香花是表示芬香清洁,信佛礼佛,一方面用这些东西来供养佛以表示虔敬,一方面即表示从佛得到光明清净,并不是献花烧香,使佛闻得香味、点灯点烛佛才能看到一切,西洋宗教,尤其是天主教,还不是用这些东西吗?这本是一般宗教的共同仪式。礼佛要恭敬虔诚、礼佛的时候,要视为真正的佛。如果一面拜,一面想东想西,或者讲话,那是大不敬,失掉了礼佛的意义。 (二)“礼忏” ‘忏’印度话叫忏摩,是自己作错了以后,承认自己错误的意思,因为一个人,在过去世以及现生中,谁都做过种种错事,犯有种种的罪恶,留下了招引苦难和障碍修道解脱的业力,为了减轻消除障碍和苦难的业力,所以在佛菩萨前,众僧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要自己忏,内心真切的忏,才合乎佛教的意思。一般人不会忏悔要怎么办呢。古代祖师就编集忏悔的仪规,教我们一句一句念诵,口诵心思,也就是知道里面的意义,忏悔自己的罪业了,忏仪中教我们怎样的礼佛,求佛菩萨慈悲加护,承认自己的错误,知道杀生、偷盗、邪淫等的不对,一心发愿断恶行善改往修来,这些都是过去祖师们教我们忏悔的仪规,但主要还是要从心里发出真切的悔改心。 有些人,连现成的仪规也不会念诵,就请出家人领着念,慢慢地自己不知道忏悔,专门请出家人来为自己礼忏了,有的父母眷属去世了为要藉三宝的恩威,来消除父母眷属的罪业,也请出家人来礼忏,以求亡者的超升,然而如不明佛法本意,为了铺排门面为了民间风俗,只是费几个钱,请几个出家人来礼忏做功德,而自己或不信佛法,或者自己毫无忏悔恳切的诚意,那是失掉忏礼的意义了。忏侮主要是自己,如果自己真真切切的忏悔,甚至是一小时的忏悔,也是超过请了许多人,作几天佛事的功德,了解这个道理,如对父母要尽儿女的孝心,那么为自己父母礼忏的功德很大。因为血缘相通,关系密切的缘故。不要把礼忏,做功德,当作出家人的职业,这不但毫无好处只有增加世俗的毁谤与误会。 (三)‘烧纸’ 当代中国祭祖时有焚帛风俗,烧一点绸缎,给祖先享用。后来为了简省就改用纸来代替,到后代做成钱,元宝钞票,甚至于扎房子、汽车来焚化,这些都是古代传来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成,不是佛教里面所有的。这些事情,是做儿女的对父母表示一点孝意。自己饮食,想到父母祖先,自己住屋穿衣,想到祖先,不忘记父祖的恩德,有慎终追远的意义。佛教传来中国,适应中国,方便的与念经礼佛合在一起,但是在儒家‘送死为大事’及‘厚葬’的风气下,不免铺张浪费,烧得越多越好,这才引起近代人士的批评,而佛教也被认为迷信浪费了。佛教徒明白这个意义,最好不要烧纸箔等,佛教里并没有这些。如果为了要纪念先人,不要拿到寺庙里去烧,免得佛教因我们蒙受罪名。 (四)‘抽签,问卜扶乩’ 有些佛寺中,有抽签、问卜甚至有扶乩等举动,引起社会的的讥嫌,指为迷信。其实纯正的佛教,不容许此种行为(有没有效验,是另外一件事)。真正学佛的,只相信因果。如果过去及现在作有恶业,绝不能趋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修善得善果,作恶将来避不了恶报,要得到善的果报,就得多做善事。佛弟子知道多做善事,一切事情,如法合理的作去,绝不使用投机取巧的下劣作风。这几样都与佛教无关,佛弟子真的信仰佛教,应绝对避免这些低级的宗教行为。 今天所说的,是比较普遍的,希望大家知道了这些意义,做一个有纯正信仰的佛教徒,至少也能够清除一下对佛教的误会,使纯正佛教的本意发扬出来。否则看来信仰佛教极其虔诚,而实包含了种种错误,信得似是而非,这也难怪社会的讥嫌了。 南无佛陀释迦牟尼授记师燃灯古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至诚顶礼一切见闻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心开意解走向解脱成就佛果。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尊法, 一切贤圣僧龙天护法一切觉悟者摩诃萨 愿一切过去未来现在未觉悟的众生、无论僧俗、男女、任何种族 种种有情六道众生见闻听闻心闻者 共同惭愧累世因贪嗔痴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诚惭愧后不更做 至诚祈愿尽虚空法界一切正觉慈悲威力加持万源苦众清净自性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佛陀正法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