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85回复:2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第四集)
一、心灵环保
1.用平常心面对不平常之事。 2.得理让三分,理直气要柔。 3.察觉自己情绪起伏、不稳定时,要马上回到呼吸。体验呼吸、感觉呼吸,就能渐渐安稳下来。 4.心不安,主要是受到环境或者身体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够照顾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身心状况,便能自在平安。 5.环境是我们的镜子,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让他人不舒服、惊讶,或者不以为然,要马上反省、忏悔、改进。 6.心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心随时随地与当下所做的事、所处的环境合而为一,就是在净土之中。 7.不管高兴或痛苦,只要是因为他人的评断,而使我们的心受牵动、被影响,就是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心,没有做好心灵环保。 8.生气,可能是身体上、观念上或其它因素引起的烦恼,不一定代表修养不好。如果能够向内心观照,用智慧来化解烦恼,也就不会自害害人了。 9.任何状况下,都要照顾好自己的心,保持内心的平稳与安定,就是心灵的健康,就是心灵环保。 10.遇到不舒服、不愉快的事要调心,调心是调我们自己的心,不是调别人的心。 11.不论对方是喜欢的人或讨厌的人,不管遇到任何开心或麻烦的事,都要心平气和地处理事、对待人,这就是「是非要温柔」。 12.温柔,是以柔和的心、柔顺的态度来对待人、处理事,但并不等于柔弱。 13.自在的人生,并不是没有挫折,而是在有挫折的状况下,仍能保持身心平稳,从容以对。 14.如果人人向自然环境求满足,向社会环境求公正,向他人求平等,尽管会有若干程度的效果,但是终究无法真正化解冲突。 15.「放下」不等于「放弃」。「放下」是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心不执着;「放弃」是什么都不相信,完全失去信心和勇气。 16.有信心,有希望,就能有未来。 17.后悔是烦恼,忏悔是修行。 18.担心、忧心没有用,留心、用心却是需要的。 19.把心情放轻松,生病时还是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做该做的事,就能病得很健康。 20.病不一定苦,穷不一定苦,劳动不一定苦,心苦才是真正的苦。 21.把生病当成是一种体验,也就不苦。 22.把不如意的事当成是有意思的体验,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23.心理上准备受挫折,就不怕有挫折。 24.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身体难免有病痛,工作难免受阻碍,自然环境难免起灾害;只要心安,就有平安。 25.这个世界随时可能发生灾难,平时做好预防工作和心理准备,就能在灾难发生时,把伤害减到最低。 26.如果观念正确,知道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现象,就不会怨天尤人。 27.多想两分钟,还有许多活路可走;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 28.只要有一口呼吸在,心念一转,环境就会跟着转变,因为环境是无常的。 29.不论外在环境如何改变,只要内心安稳、冷静面对,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0.无论忙碌与否,独处或群居,内心经常保持着安定、祥和、清明,就是修禅,便是落实心灵环保。 31.反对、阻挠的声音并不可怕,能够面对、包容,反而是帮助自己成长的一种助力。 32.处理问题要心平气和,心不平、气不和,则容易说错话,让问题更复杂。 二、尽责尽分 33.要和外在环境和谐相处,首先要跟内在的自我和平相处。 34.放松身心、体验身心,才能够与自我和平相处。 35.能够与自我和谐相处,就能够深切地了解自我,包括自我的优点和缺点。 36.不要自以为是,也不必小看自己。 37.不跟自己比,不跟他人比,只知努力于现在,随时准备着未来。 38.通常人都喜欢彰显自己的优点,优点要发挥、要成长,不必夸张。 39.人往往会隐藏自己的缺点,不大愿意去面对或承认;若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缺点就会愈来愈少,问题也会愈来愈小。 40.清楚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了解生存与生命的意义,是肯定自我的开始。 41.肯定自我而对自己的优缺点不执着,不因此骄傲、懊悔,而持续不断地精进努力,便是一种无我的态度。 42.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智慧不同、环境不同、体能不同、背景也不同,不必相提并论;只要脚踏实地,步步稳健,就能走出一条路来。 43.人的一生之中,如果能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并且坚定不变,则生命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将是相乘相加的人生飨宴。 44.自私自利,看起来是保障了自己,其实不然,损人者终将害己。 45.人之所以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46.突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过度强调自我中心。 47.自我中心原是一种生命的动力,不见得是坏事,但是如果自我中心太强,经常自以为是、贪得无厌、傲慢或自卑,自己是快乐不起来的。 48.超越了自私自利、利害得失的自我中心,就能让心胸开阔、包容心增加,得失心也就减少了。 49.如果能超越个人的利害得失,便会把整体社会、全人类的利害得失,当成是自己的利害得失。 50.我们希望自己健康、快乐、平安,也希望他人健康、快乐、平安的这种愿心,其中也有自我中心,但与自私的自我中心不同,乃是利他的菩提心。 51.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奉献之中成长,广结善缘。 52.天生我材必有所用,每个人出生时,就已带着责任和价值来到世上。这份「用处」,是对人类历史负责,对全体社会尽责。 53.个人生命虽然渺小,只要发挥所能所长,克尽一己之力,就是扮演了人类历史承先启后的角色。 54.凡事心存感恩,努力当下,把自己当成是承先启后的「输血管」,一方面接受先人的养分,也把自己的养分往下传,就是善尽生命之责。 55.做一天和尚撞一日钟,在什么样的身分、职位和角色,就要尽心尽力、尽责尽分,便是把握当下,就是心灵环保。 56.心甘情愿奉献自己的所有、所知,利益家人、亲友,乃至一切众生,成为大众所需要的人,便是一个「要人」。 三、慈悲智慧 57.人生的苦与乐,往往来自心的体验。若能把人生的苦乐,当成是增长慈悲心和智慧心的过程,就是大自在人。 58.心中不存得失想,便是世间无事人。无事不是没事做、不做事,而是做事、任事之间,心中没有罣碍。 59.只要常以众人的安乐为安乐,以众生的幸福为幸福,必然就是一个平安的人了。 60.人人都可助人,真心的赞美人、鼓励人、安慰人,给人勉励、疏导,就是在帮助人。 61.开花结果是自然现象,开花而不结果也是正常,这就是因缘。 62.因是主观的条件,缘是客观的因素;主观的条件可以掌握,客观的因素则要经营。 63.能有因缘的认知,便能从忧苦烦恼得到解脱。 64.事情的成功与否,虽然不去计较,然而一分努力、一份用心,都是增上缘。 65.因缘需要用心把握,假使因缘尚未成熟,不妨再等等吧!等待加上努力,才能在因缘成熟时好好把握。 66.「知命」与「认命」不同。「认命」是消极的态度,完全放弃生命的作为;「知命」则是认知万事万物有其因缘,该来的总是会来,顺逆皆然。 67.若能知命,便能坦然面对人生的际遇。 68.任何状况下,对人要尊重,对事要负责,对自己要有智慧。 69.慈悲,是对任何人不仅不去伤害他,还要去帮助他。 70.不论何时何地,不伤害人、不妨碍人,就是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71.不以自我中心的立场,而以客观甚至超越主观的立场来对待人、处理事,自己犯的错误就会少一些,对人也会慈悲些。 72.天底下没有真正的坏人,只有做了错事的人;没有真正恶心的人,只是观念出了差错。 73.慈悲,是以平等、无差别、非对立的态度,来看待一切人。 74.智慧,是在任何状况下,心平气和地把自己归零,处理一切事。 75.问题若能解决,很好!如果不能解决或者留下后遗症,也不必罣碍,只要尽人事,就不必怨天尤人。 76.慈悲待人,是帮助他、宽恕他、包容他、感动他;智慧对事,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77.慈悲,是怨亲平等地爱护一切众生;智慧,是恰到好处地解决一切问题。 78.慈悲要有智慧同行,缺少智慧的慈悲,很可能自害害人,虽然存好心,却做了错事、害了人。 79.慈悲,并不是做烂好人、做乡愿,而是做对人有益有利的事,帮助他人一起提升心灵的质量和情操。 四、快乐幸福 80.人生处世,有人「混世」,有人「恋世」。混世,是浑浑噩噩度日,甚至造成世界的混乱;恋世,是对世间依恋不舍,执着与自己相关的一切。 81.人生处世,也有「入世」、「出世」两种态度。入世,是参与世间,救济世界,以助人为己任;出世,则是隐遁山林,不问世事,自顾自地修行。 82.菩萨行者,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工作:他们走入社会、关怀社会、救苦救难,却不恋栈世间荣华,不贪求名闻利养,这才是真正的解脱者。 83.认知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如意乃意料中事,就不会觉得不自在了。 84.肯定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有「及时雨」,也有「暴风雨」,便不会过份期待完美了。 85.我们应该常常问自己快乐吗?真的快乐吗?快乐,并不是来自物质条件的刺激,而是内心真正的安定与平静。 86.与人相处,口不出恶言,就是保护他人,也保护自己。 87.与人互动,给人空间就是给自己空间。 88.做任何事,一定要抱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自己快乐,才能让他人也快乐。 89.人如果只追求快乐,而不愿意负责任,这种快乐并不持久,而往往成为心理上的负担。 90.当我们为他人奉献时,自己就是在成长,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长与成就感交织的喜悦,乃是欣慰的快乐。 91.以厌恶、仇恨心看世界,或让欲望无止尽地增长,都与快乐背道而驰。 92.多一分奉献心,少一点自私自利,就有平安,就会快乐。 93.赚钱不自私,有钱大家赚;大家有钱赚,才是最可靠的财富。 94.财富要取之有道,除了与生俱来的福报,还要加上后天的努力,并且广结人缘。 95.财富有世间财、智慧财和功德财,若能三者兼备,一定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96.多做好事,多给人方便,是功德财;观念正确,懂得化解烦恼,是智慧财。 97.世间财固然重要,若能把财富当成是工具,用来布施救济、公益行善,才是真正的大富贵者。 98.幸福人生要有「三Q」:「IQ」学习能力、「EQ」情绪管理能力,以及「MQ」道德的质量,后者即帮助人、利益人、关怀人。 99.外在环境愈是不景气,个人愈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多做些有益于人的事。 100.有奉献心的人,就不会担心自己不受照顾;有了愿心,便有心力去照顾人。能够照顾人,也就能够照顾自己。 101.人的一期生命虽然短暂,却要发无限的悲愿心。 102.凡事尽心尽力,随顺因缘,缘熟事成。 103.为了众生所做的一切事情,必能心想事成。 104.行善没有大小之分,只要抱着一个善念,心就是平安的。 105.最好能够发利人利己的好愿,至少要做到利己而不损人,对他人没有伤害。 106.发愿有其次第,从小处着手,从近愿开始。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是人人可以做到,人人可发的善愿。 107.说好话、做好事,少造恶业,就能改变个人的命运,也能把人类的共业扭转过来。 108.为善要让人知,却不求回报。我们鼓励大家都来做好事,让好事更普及、更多响应、更长久。 |
|
1#
发布于:2010-04-07 08:41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云南等干旱严重的地区旱情早日结束,风雨以时,灾厉不起,日月清明, 国丰民安,崇德兴仁,天下和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