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125回复:0
桂平白沙节度村明朝永历帝屈氏太后墓简介
明朝永历帝屈氏太后墓,位于广西桂平市白沙镇节度村南约一公里郁江边白坟岭的台地上,是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宫眷坟墓。明永历帝,即桂王朱由榔于公元1647年在广东肇庆称帝后(明昭宗),1648年5至6月,永历帝偕母乘舟上溯到广西浔州(今桂平市)时,母屈氏太后病故舟中,随葬于郁江边节度村旁。时值郁江汛期,洪水淹入鸭(nǎ)冲(后称白坟冲),船顺水驶入鸭(nǎ)冲离墓地数丈的地方,巨大的金丝楠木棺椁从船上很容易就移入墓室,同时御林军驱赶沿途及周边的百姓回避。完善屈氏太后的葬事后,永历帝在浔州颁布令,屈氏太后墓按明朝王室陵寝制度管理,后因当时战乱,永历帝由广西入云南,走入缅甸后亡国,该墓成为荒塚。葬后种五株探花树于对面秀江塘河岸(墓正东方向,附件地图所示),朝拱该墓,以示标识,故该地得名为五条树(据民国19年桂平县志记载)。数年后,在墓的正东方,正对五条树方向,距墓十多丈远的地方,村民建有太后庙一座供人祭拜,该庙后毁于战乱,2000年该村村民在原址上重建,改称大官庙,之后该庙显灵,在重建后十多年中,该村及周边村屯有数十人考上各类名牌大学,更有数人学成后在各地为官。
1965年10月,玉林地区博物馆组织有关专家,对屈氏太后墓进行数天的勘测,主墓室离封土三丈六远,不久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屈氏太后墓惨遭严重破坏,墓碑及墓周边的祭物、建筑等散失损毁,仅存土墓,1980年9月,广西博物馆、桂平县博物馆联合对该墓进行文物普查,工作人员首先考察了墓的周边环境,然后在墓上量度尺寸、绘图。墓座西南朝东北,墓呈长条形,占地约200多平方米。1998年农历八月八日,桂平朱氏理事会重新修立屈氏太后墓碑记。 据查证,白坟冲(岭)原名叫鸭(nǎ)冲,因屈氏太后下葬时墓上的封土是白色(白肓泥),从此当地村民由鸭(nǎ)冲改称白坟冲(岭),而且此后的360多年里,墓上小草四季长青,灵光普照,方园数百亩范围内没有葬过任何一塚乱坟。 据桂平县志民国19年记载,当年永历帝下有红绫敕书和一方令印给当地一陈姓村民,并封为节度使,负责向佃户和过往商船征税,作为屈氏太后陵园建设维护费用,因而该村得名叫节度村。红绫敕书早已虫蚀腐朽,仅剩一方令印传至该陈姓村民的后人,1951年土改时被划为地主,该方令印遂被村委会收缴。 屈氏太后墓葬后数年,乡民盛传该墓有贵重物品殉葬,因而常有不法之徒企图盗掘墓中葬品(据县志记载和村民世代相传),每次盗掘都被迅雷暴雨阻止,苍天总是护住她。最近的一次盗掘发生于2001年,据该村村民说,盗贼利用先进的机械工具在晚上盗掘,刚进入了主墓室,随即雷鸣电闪,盗贼惊慌失措,草草掳走数件殉葬品落慌而逃。 时光飞逝,岁月如梳,几百年过去了,屈氏太后墓几经历史的劫难,损毁严重,几乎被许多历史学家遗忘,但是,我们作为朱氏后人不能忘,他们是我们的优秀先祖,他们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 据考证,明朝永历帝屈氏太后的后裔分布于浙江省温州、福建省泉州、夏门一带,近年来不断有浙江省温州朱氏和福建朱氏来到桂平白沙节度村寻根祭拜屈氏太后墓,籍以表达对先人的爱戴。如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屈氏太后墓周边的土地正在不断地被各种建筑所侵占,为了保护这个珍贵的历史遗迹,在此我们向社会各界及政府有关部门呼吁,尽快修复大明屈氏太后陵园,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