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
2007-4-5我慕名而至山西临汾,山西临汾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建于2002年,华门3年建成,位于尧都旅游区中心,占地150亩。华门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主体工程包括大台阶、裙房、主门、阁楼4部分,地下二层,地上7层,总高50米,长80米,宽40米,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华门博彩“门”建筑精华,集历史纪念和游览观光于一体,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华门内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并以“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登高望远、华门飞愿、名门博览、华门之夜”等十大景观而著称。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
谈到门,大家都很熟悉,国有国门,城有城门,院有院门,宅有宅门。对人类而言,门自古就有,无处不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建筑的古老组成,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志很多都体现在门建筑上,比如中国北京的天安门、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山西临汾同法国巴黎对话在中央电视台转播)等。那么,临汾尧都为什么建有华门,又称天下第一门呢?
首先,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大家知道,山西南部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发祥地,早在四千多年前先祖帝尧就建都临汾,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格局,开创了中国上古社会的文明,被尊为文明始祖。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明之门就是由尧舜开启的,华门就是为纪念帝尧统一华夏,开启文明之功,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渊源而建设的。因此,华门也就是华夏文明之门。由于它代表和体现的是中国最久远的历史文化,堪称文化上的“天下第一门”。
其二,华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华门景区总占地150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宽80米,高达50米,象征着上下五千年。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门是举世闻名的法国凯旋门,高49.6米,是1806年拿破仑战胜奥俄联军凯旋归来历时30年而建造的。而华门三年建成,比凯旋门高0.4米,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人常说,不看凯旋门等于没去法国,那么在中国不登临华门也将是一大遗憾。
源远流长
华门由基座、主门与阁楼三部分组成,是一座突出造型气势兼容各时期古建风格的宏伟建筑,每一部位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华门大台阶,就是一座寓意华夏文明之源的文化景观。华门主门正前方长达25米的瀑布墙,代表着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水高悬而下,华夏文明由此渊源。基座平台上方一双巨手托着一尊陶盆,体现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思想。陶器是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尧舜时期的主要用具,“巨手托陶”的石雕正象征着尧舜时期的文明地位。中间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个彩球,代表着尧舜之后夏、商、周、秦、汉等二十一个历史朝代,生动地展现着中华五千年文明从尧舜开始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我们前面56级黄褐色的台阶代表着56个民族,寓意中华文明由各民族历经五千年共同创造。台阶两侧车轮造型的栏杆在中国建筑史上尚属首次采用,雄浑厚重的石雕车轮,仿佛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如车轮滚滚,前辙后继,一往无前。华门大台阶独具匠心的设计所体现的华夏之源和根祖文化的主题,使人一进华门就产生追根溯源之感。大台阶两侧的石雕叫“迎客兽”,正昂首挺胸,背托美酒。
华门大厅由八根顶天立地的龙柱支撑,高大挺拔,气势雄壮。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华夏子孙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图腾崇拜,数千年中龙的图形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1980年,临汾陶寺出土的陶制龙盘被史学界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龙图之一,也是尧时期华夏民族龙文化最有证据的实物发现,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尧庙宫广运殿前的大型石雕龙盘就是陶寺龙盘的复制品。这里的八条巨龙是尧都区区长宿青平根据尧时期的古老龙形而专门设计的,在中国盘龙造型中尚属首创。山西是华夏文化发祥地,自然也是龙的故乡。4700多年前临汾就有“陶寺龙盘”,600多年前又有举世闻名的大同“九龙壁”,如今临汾又诞生了举世无双的“八龙柱”。
华门龙柱高达14米,为青铜铸造,是目前中国最高的龙柱,其艺术价值一是首次塑造了中国最古老的立体龙形,无角无爪,简洁质朴,蕴含着一切变化的生机;二是改变了过去的盘龙之状,龙体不是四足支撑盘绕石柱,而是腾悬飘浮,柔如流水,刚若石嶂,观之有神,呼之欲动。八龙对称排列,龙首相望,在彩云石柱和顶部天体的衬映下飘逸腾升,如火如云,如电如风,象征中华民族如东方巨龙横世腾空,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生生不息,日益强盛。
连环九鼎
连环九鼎,亦称八卦九鼎、中华九鼎,是华门的镇门之宝。鼎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很早就有“舜铸九鼎”的传说,商周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权位的象征,一直被尊为国之重器。正因为如此,鼎在百姓心目中也是至高无尚的,通常对重要的人物誉之为“大名鼎鼎”,说话算数又被称作“一言九鼎”。但数千年来,中国出土的鼎器只有单鼎造型,从未出现过“九鼎”。宿青平区长经研究考证,专门为华门创意设计了这尊“九鼎”,其造型发明已受国家专利保护。
民族之魂
“中华祖坛”陈列着燧人、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帝尧、帝舜的青铜雕像,这些被尊称为“三皇五帝”的民族先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文化之根,对他们的尊奉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崇祖先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精神信仰,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血脉之情。
“中华圣坛”陈列着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百家杰出代表的大型铜像,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思想根基的圣贤哲人为历代所敬奉,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思想信仰和数千年尊崇圣贤、崇尚科学的优秀传统。
文明之光
这是华门“乾坤大厅”,顾名思义,是由于这里陈列着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著名文献、重大发明和重要人物。大厅的八根石柱,叫“八卦柱”,每根石柱代表一卦,体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和最原始的文化形式。位于大厅中央的水晶球直径7.5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水晶球,透过球体可以俯视中华大厅。
大厅东西两侧,是华门集中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经典宝库,四个大型书架分别陈列着中国有史以来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各100部经典名著。东侧是哲学和文学书库,四侧是历史和科技书库,包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哲学、政治、军事、历史、地理、科学、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的智慧成就。华门书库可使您直观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历代先贤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门隙两侧分别陈列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使用的矛、越王勾践使用的箭以及戟、钺等古代著名兵器,与两侧经典文献相呼应,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壮山河的文武之道。大厅南北两端分别陈列着万里长城和京航运河立体铜雕,展示了中国古代举世无双的军事工程和水利工程,大厅中央陈列着秦代战车和郑和航船,展示了中国古代陆地和水上的交通工具。
大厅的四周三十二件青铜雕塑,是集中展现中华民族重大发明和重要人物的艺术珍品。第一组为上古社会四大发明:取火、凿井、农耕、制陶;第二组为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造纸、印刷;第三组为古代四大文化先圣:孔子、孙子、屈原、司马迁,第四组为古代四大艺术大师:师旷、王羲之、吴道子、关汉卿;第五组为四大民生巨匠:鲁班、贾思勰、黄道婆、李时珍,第六组为四大外交名人:张骞、玄奘、鉴真、郑和,第七组为四大盛世明君: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第八组为四大民族英雄:文成公主、岳飞、郑成功、林则徐。这三十二尊群雕浑然一体,造型逼真,从全新的文化时空,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划时代的文明成就和民族精神,突出了华门华夏文明纪念碑的文化主题。
登高望远
光门耀祖
华门顶部的阁楼叫“门祖阁”,陈列着中国的“门祖”和“门神”文化。阁楼南北大门各有一副门文化对联,北侧为“开开闭闭一瞬间,进进出出五千年”。南侧为“进出有道勿忘思门祖,起居无忧安身何不惜门神”。阁楼内位于东侧的铜像是中华民族的“门祖”——有巢氏,相传他在一万多年前发明了构木筑巢,使人类结束了穴居和树居,开创了人类居住建筑的历史,西安半坡遗址所显示的正是这个时期“有巢”的遗迹。“居而生屋,屋必有门”,因而“有巢氏”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人居始祖,自然也就是“门祖”了。雕像两侧的三组门分别镶嵌着中国甲骨文中最古老的“门”字装饰,展现了中国“门”字历史演变和书法艺术。
华门钟声
这是华门的最高处,置放于平台中央的是一尊举世无双的“多音方钟”,悬挂于高达2米的青铜扁足鼎底部,更显古朴庄重。钟高1米,宽0.6米,青铜铸造,体态方型,四面击之,声音各异,在钟体不同的部位会有不同的声音。钟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礼器与乐器,但数千年来见诸于世的都是圆形,而且只有一种声音,“多音方钟”的发明是我国历史上钟器制造的创新,堪称华门独有的传声之宝。登高击钟,心悦神驰,同钟异声,八方共鸣,显示了华门高远博大。每逢重大节庆华门都要撞钟庆贺,除夕之夜在华门撞钟鸣炮,已是人们除旧迎新、抒发情怀、表达祝愿的度岁选择。 (2007年编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