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45回复:0
关于网游 一直憋着不敢和父母说的话(转)
其实我很早就希望能跟自己的老爸老妈坐在一起讨论下网游这种东西,今天和老爸老妈坐在电脑前看水妖和陶教授的辩论PK,这算是一个契机。我很高兴,但是结局很让人难受。
我很后悔在看视频之前我已经告诉我爸妈关于两位辩论者的论点。因为我这种论点已经让我爸妈在思维上先入为主了。视频开始的时候,我妈指着陶教授说,我支持他。到中间陶教授不断的高吼时,我妈说着,这女人老是打断别人。最后一段陶教授不断的进行人身攻击的时候,我妈已经去吃饭了。 耐着性子看完整个颇有乱七八糟无组织无纪律的辩论之后,我没吃饭。我知道在这样一个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有势的年代,像我这样的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是没什么资本去说什么的,我也知道就算我说什么也不会改变我爸妈已经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说多了,我也怕造成一场家庭内的乱七八糟甚至可能要动手的辩论。我能做的,也就是不吃晚饭来抗议一下。既然有句话叫道不同不相为谋,那我看暂时也没有什么再去说的必要。以后再说的事情了。 我是个玩家,初中两年,高中三年,大学三年,毕了业之后又一年,只要买东西不会掏错钱找错钱就不会算错我玩了多少年网游。我从不敢说我是个老玩家,我也不敢说我玩网游有多强因为我本来就不强,因为我寻求的只是一种在游戏中的娱乐而已。就像小时候的红白机,就像什么踢毽子(这玩意我不擅长),打篮球(这个玩着还算凑合吧)之类的是一样的。我要的就是图个高兴。 我一直想跟我爸妈说一句咱一起去玩游戏呗。但是这个话,在很多玩家的生活中,这个话大概不会存在。同样,这个话,在我家里也是个太过理想化的语句。我很明白。自网络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出现的那一天,它就和很久之前的那种录像厅化为等号了。我记得我在某个周末去网吧回到家里之后,我在书桌上看到了我妈给我的信。我看完很是感动,以至于很久都不能止住眼泪。我感动是因为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在当时那种社会条件下,在众人对网络的误解下,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那样的思想。 那封信里,我妈说,妈妈从没想过一向品学兼优的你会去网吧。 我记得在一本杂志上,那本杂志已经在很久之前就被我妈当作废纸卖给收废品的了,那上边就已经有编辑在写关于网络那摊子事。那个16开的书页,记载了整整十多页文字的内容,我看了很多遍,深以为然。里边有段话,当牛仔裤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人们都认为只有小流氓才会穿。而到现在,卖牛仔裤,穿牛仔裤已经成了一个极为普遍的事情。想想,也是,任何一种东西,在刚刚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时候,总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当时觉得,时间会让这些新事物带给人对于陌生的新东西的恐惧慢慢消散。 我承认,当时的我,初中,很年轻,很天真。那时我完全不会料到,当时的那些恐惧隔了那么多年还在延续。 高考之后,我到重庆读大学,专业,网络技术。 其实专业上跟网络挨的近了,看的东西也成熟了,不过还是没有改变初中时的观念。这个观点,算是我很多在小时候确定的观点中少数几个到现在都不会改变的观点之一。 在我们这里,孩子刚刚学会走路。走起来摇摇晃晃,还是会摔跤。每一次摔跤,家长都会急着把孩子扶起来,然后用手掌打地面,说着,都怪你这个地面太滑。于是,地面很无辜,地球阿妈很无辜。这就算是找个替罪羊吧。说起来,我们很早就在为自己的错找理由了吧,以至于到现在,基于我们的父母所受的固定思维模式的教育,网络已然再很多媒体的恶意中伤和父母们的口口相传中变作了恶魔。 那我们这一代呢?一群与恶魔为伍,走火入魔的魔化人? 好像扯远了。 无论是扯远还是没扯远,其实我就想说,好像人们都喜欢找这些没有生命的事物来担当我们过错的受罚者。而这些没有生命的事物,没有话语权,是太过理想的替罪羊了。 大二,专业课的第一节,王教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着,我们做着笔记。或许是新学期的第一课,那天的东西我记得特别深刻。1969年,以信息共享为目的的ARPAN诞生,它就是Internet的雏形。话说回来,无论是很久之前的ARPAN还是Internet,都是以信息的共享为目的。网络的设计者,他们最初的期望是实现世界的沟通,他们大概不会想到在多久之后,网络会被说成是毒品一类的东西吧。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 网络发展到现在,网络中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计算机技术更新的也很快。三个月一小变,半年一大变,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的前一代们,还没适应过新事物的时候,更新的已经出来了。那种失落,或者用我之前的说法,对于新事物的恐惧,我们不是前一代,不能体会的很清楚。但是,我总可以猜出来一些那样的感觉。 尽管,我这么说,听起来,有点装。 网游这东西,我说,我还算是有点发言权吧,不管是否资深是否有能力,至少我是个玩家。网游,在网络中的又一个无生命体,现在,也被人们推到了这种舆论的风口浪尖。任何一家媒体,报纸,都喜欢抓着网游不放。按现在的情况来看,一切与网游有关的报道,都会引起极大的关注。不去讨论那些评价,光是销售量收视率,就是个拿去报道的极大动力。 其实,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去把能找到的能记得的东西,都翻了出来。有关网游的报道,无非是色情,暴力,引起犯罪,家庭不合。我心里平静的很,但是看报道的时候心里很不屑。我自认为我还是个乖小孩,至少初中时每次放寒暑假,那个最讨厌的语文老师布置的读名著写读后感我完成的还是很漂亮的。那个老师跟某个小书店的老板很熟,于是规定我们要到哪家书店去买书。我们看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学生课外名著必读系列的书。其实现在想想,色情,暴力,我们在读名著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 说色情,《西游记》里天蓬元帅猪八戒走哪调戏哪的妇女(第二十三回居然去调戏了菩萨)是不是要算在色情范围内?《水浒传》里武大郎他老婆潘金莲和西门庆那点事,我不知道算不算,但是矮脚虎王英那家伙色眯眯那眼睛我敢肯定初中时的小女生看的时候一定倍儿讨厌他。《格列佛游记》里,虽然不会花篇幅说这些事情,但是提起的场面,我怕也不在少数。别的不说,对于慧骃国那些不穿衣服的耶胡(那个国家对于人这种动物的称呼)的描述,我看的时候很苦恼。 至于暴力,不少作品都存在。以上说的三部里都存在。为什么没有人拿这些事情来说事。 诸如此类。 电视广告存在虚假广告,手机短信存在欺诈短信,电话里还有电话传销,杂志报纸广告里多得是圈钱的小广告。作为这些惹起争议的东西的载体,人们并没有说,消灭他。或者用某位奶奶级人物的话,“连根拔除”。无论网络,还是网游,现在,都太冤。 作为一个玩家,我觉得冤。 作为一个网络专业毕业的学生,我还是觉得冤。 上次我去楼后边的一个凉粉(好像大多数地方管那东西叫凉粉,只是我们这里叫面精)摊买凉粉的时候,听到在凉粉摊上有个男的气呼呼的嚎叫,“这个网络真是个烂东西。好好的女孩儿上了网就拿了家里的钱跟着外边的男孩儿跑了。”我当时就想反驳他,为什么网络里人犯事了出问题了就要归咎于网络。简直就像人踩着了狗尾巴被狗咬了然后人一怒之下把狗杀了,骂着狗的娘,然后从来不去思考自己的过错。 最后我提着打包好的粉皮回家,没说一句多余的话。对方是个义愤填膺的人,且,我不认识他。 好像说了半天,又扯远了。 扯远就扯远吧。我也没什么说的了。就这样。这仅仅是,个人发言,随便说说。 PS:人做错事就应该勇于承担,这才对得起那个高等动物的说法。有不完善的事物,想办法完善它就好了。刻意逃避,找理由,那是懦弱的人才会做的事情。不能固守老旧的思维方式,那些误解之类,还是要通过和平的谈话解决。争吵起来的辩论,有的时候,初衷是好的,但是为了结果能让人满意,还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谩骂,争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让彼此的误会加深。 PS的PS:以前人们喜欢说代沟,其实代沟根本不存在,只是我们缺少有效的沟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