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2回复:0

【道教文化】问道白石山,修道人要“内敛”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1-05 10:55
广西桂平市白石山三清观
山权道人------谭     权


图片:2415.jpg





一个修行人,他不会去说服别人,他就是慢慢修自己。所以在全国各地等各大名山,都有修道人在。


太平盛世时,他们就躲起来了,天下大乱时,他们又出来,出来做什么,救人啊。


人类有危难,修道人就出来了。


那些挽救劫难的,都是大修行人再来。


要修道,首先必须要内敛。


图片:9330245_114217853000_2.jpg





以前丛林,都是冬参夏学,冬天就参禅打坐,夏天出去学习,去大丛林学习。


参禅打坐,可以调整身心。


一个人想要内敛,那他必须要有身体基础。


首先他肾气要比较充实,他就不会浮躁。


像现在年轻人,天天看电视,或者熬夜,都会导致肾气消耗,他就很浮躁,看的也很短浅。


像诸葛亮说的,非淡泊不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是藏在肾气里头。这个身体基础就很关键。


要内敛的人,志气表现出来,就是谦卑。?


人肚子里有东西时,他就容易谦卑。


图片:18-131230152U3O9.jpg





最简单的,你看女人怀孕时,她肚子有孩子,那她就很谦卑,走路不会啪啪响,头也不会昂的很高,而是放的很低。


她的喜悦,黄帝内经讲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说的太神。


她的喜悦,就藏着,因为无法分享,所以她会一直喜悦。


开心时,千万不要大声笑,喜悦也是一种能量,你都花完了,悲伤就来了,这个是有身体基础的。


那志气也要藏着,就像十月怀胎一样。这样子叫宁静致远。


先不要想着受很多鼓励和表扬,被人骂一骂,被师父批评,父母批评,这个是很好的。


别人一批评,就会收敛,那志气就藏得住。


如果一点批评都承受不住,或者眼里容不下沙子,这样子不管是修道,甚至过世俗生活,都是很苦的。


那教育小孩也一样,不要从小就让他觉得很有优越感,这样长大他就很苦。


要让小孩多受苦,他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有自己的福报业力,要让他去体验,去放养。


不要一直赞美他,这么小,顶不起大人的赞美。


以前人取名,都是取狗啊猫啊,各个都好养。现在人给小孩娇生惯养,长大后他就很苦了。


这也是志气的问题。


图片:T1o0ZBXdhaXXXXXXXX_!!0-item_pic.jpg_460x460.jpg





以上摘录整理自网络
(志心顶礼-大罗三清三境天尊)
贵港市道教协会
桂平市道教协会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