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06回复:1

善导大师法语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0-06-07 12:44
    《观经》〈流通分〉言: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
    愿生我国,称我名字,
    下至十声,乘我愿力,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
    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
    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
    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
    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已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
    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一者决定深信: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
    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
    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此亦是生护念增上缘。

    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众生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若称佛往生者,常为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之所护念。

    专念弥陀名号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

    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净土之中,一切圣人,皆以无漏为体,大悲为用。

    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
    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欣;
    厌则娑婆永隔,
    欣则极乐常居。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人不厌善,贤不厌德,佛不厌圣。
1#
发布于:2010-06-08 10:14
人不厌善,贤不厌德,佛不厌圣。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