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31回复:1
人品与味道
中国文化以德为标准对人进行品评,称为人品。人品越高,其人味道越浓。
《中庸》有言:“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中国饮食,举世闻名。饮食有主味,有兼味,日常生活必以主味为主,兼味为辅,不可颠倒。如桌上只有油盐酱醋等调味品,没有鸡鸭鱼肉等主味,试问如何下筷?人生亦是如此。道德修养乃人生主味,财富权势仅人生兼味。人人求道德,则人类大群可安可久,人人亦感温暖幸福;人人求财富权势,则人类大群必争必乱,人人亦感社会冷漠无情。 如婚姻与爱情。婚姻显是人生主味。无婚姻,则人类必绝,人类社会必瓦解。但今日社会则以爱情为主味,甚至可以为爱情而抛弃婚姻,于是同居、婚外情等愈演愈烈。今人多体会到了爱情的辛酸苦辣,已经很少有人能有福气品味百年偕老的醇美味道了。 《汉书》有《古今人表》,分人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各分为上中下,共九品。有贵为天子而位列下品者,有贫贱布衣而列为上品者。人品越高,其人越有情有义,其人味道越浓,意味深长,韵味无尽。 如明末名妓柳如是,因慕钱谦益才名而往嫁之,一时传为佳话。及钱谦益变节降清,柳如是耻与为伍,愤而自尽。后代国人皆赞柳鄙钱,仰之如天上人,绝不因其女伎身份而有所微言。于此可见中国人论人品物之标准。 又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婢女紫娟,薛宝钗的婢女莺儿,岂能以婢女身份而鄙视其人。京剧《西厢记》有红娘,《白蛇传》有青蛇,《三娘教子》有老薛保,此皆圣贤中人。此诸人等,有情有义,令人感慨无尽,唯有中国文化才能孕育出如此情味深厚之人,人生幸福尽在是焉。但近代国人却斥之为“封建奴性”。近代国人之薄情寡义,亦于此可见一斑。 人有品,物亦有品。天下花卉不可胜数,但中国人特对梅、兰、竹、菊情有独钟,尊之为“四君子”。林逋以梅为妻,屈原《离骚》言艺兰,王子猷登门访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人品即物品,物品即人品,有斯人方有斯物。今人于此花中四君子置若罔闻,心中唯知牡丹、玫瑰、郁金香。人心变化,亦于此见。 杜甫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女性之美,首重德性。“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指德性,不指身段。能在空谷中幽居,自见此女幽娴贞静之美德。一阴一阳谓之道。天生男女,自然有别。女贵内敛,不贵张扬。能够幽娴贞静,女性之韵味遂无穷矣。今日之女性,坦胸露背,个性乖张,心中不知品德为何物,又有多少味道呢? 中国文化,是一种极高雅极精致的文化,遂使中国人生成为一种极有品味的道德人生、艺术人生。但在商品化、世俗化的大潮下,能领略、品味此精致文化内涵的人已越来越少了。言念及此,怅望何极! |
|